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關於我們

補助單位:科技部
計畫主持人: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申雍教授
顧問群:中華土壤肥料學會
製作單位: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人:袁瑗
聯絡方式: 李佩玲(申教授助理)  glorialee0801@gmail.com      04-22840373#3204 
                     東臺傳播   camilleyuan@gmail.com  02-27025332 






4月14、21日首播


首播記者會與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揭牌儀式合辦



八集 主視覺


我 是土壤

     

八集主題~我,土壤,這是我的故事

聽。土壤 土壤形成與分佈
說。土壤 土壤的重要功能
淨。土壤 土壤與食品安全
親。土壤 土壤與環境生態
夢。土壤 土壤的藝術創作
診。土壤 土壤的品質退化
愛。土壤 土壤的品質改良
護。土壤 土壤的保護行動

聽。
大地生成伴隨我的誕生,億萬年來,我演變出千姿百態,孕育了萬千生命,這是我的故事,土壤的身世。

說。
我肩負重任,替大地緩衝劇烈的變化、幫助水濾清、淨化,作物的生長,同樣仰賴我的固定……

淨。
我如何孕育出乾淨的食糧?可知重金屬對我的影響有多少?施用農藥與肥料的影響有多少?優良的堆肥之於我有多重要?

親。
別在我身上施放過多的肥料免得水質優養化!我提供了多樣生物共生的環境,同時期許免於遭受全球暖化的威脅……

 夢。
我,不但餵養眾生的肚腹,還餵養人類的靈魂。我提供燦爛的彩繪顏料、沙畫創作的原料,人類的巧手將我精雕細琢,成就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藝術品……

診。
噢!別在我身上做不當的耕犁,請好好善待我,運用土壤壓實改良的技術,並請適當的管理施加在我身上的重擔…….

愛。
我有我的個性,請多多了解我酸性和鹼性的特質,定期幫我做健康檢查…….

護。
人類啊,要好好量測自己的智慧。覆蓋於你們倚賴的土地,該如何賦予我更偉大的使命、如何保護我免於汙染的侵襲、讓我成為人類乃至萬物的盟友,世世代代享受健康的生活?

本片科學主題及內容大綱

主要可分成三大類,(1)土壤基礎知識介紹,(2)土壤與「生活」的關聯,和(3)土壤與「生存」的關聯,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1) 土壤基礎知識介紹
首先介紹土壤必須從岩石歷經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的長期風化作用而形成,是一種很難再生的資源,必須珍惜使用;進而介紹受母質(parent materials)、地形(topography)、氣候(climate)、植生(vegetation)和時間(time)五大成土因子的影響,全球土壤可分成12個土綱(soil order),而台灣擁有其中11個土綱,分佈於全台不同地區;雖然表土的顏色和質地是一般民眾比較容易觀察的土壤特徵,但隱藏於下的土壤剖面,卻述說著土壤的化育歷史和更多的特性,擬藉由專家的解說誘發觀賞民眾想要深入瞭解土壤的興趣。
繼而說明土壤的重要功能,擬先以銀行存款和提款功能為例,說明土壤的緩衝功能(buffer capacity),土壤膠體顆粒上的表面電荷使得施用的肥料不會輕易流失,土壤的孔隙則可儲存灌溉水,因此得以穩定的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土壤濾除水中雜質和有害物質的功能,使得我們有乾淨的地下水可用,藉由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將加入土壤中的有機廢棄物轉化成植物的養分進行再利用;由於土壤的結構與重量,使得植物不容易因風吹雨打而倒伏,是大面積種植時最普遍與方便的固定資材,任何其他的栽培資材都無法比擬或取代。擬藉由上述的解說,使觀賞民眾興起珍惜土壤和農地的念頭。

(2)土壤與「生活」的關聯
將從食品安全、環境生態和藝術創作三方面說明土壤與國人生活間的關係。在食品安全方面,擬以健康的人不需經常打針吃藥為例,說明種植在健康土壤上的農作物,可以少用農藥使用,降低食品農藥殘留的風險;也以桃園和彰化農地為例,種在被污染農地上的作物,常因重金屬檢驗超標而需銷毀,以免被誤食,說明避免農地被污染的重要性;目前國人利用陽台或屋頂自行種菜的比例正逐漸增加,也將說明如何利用廚餘自製優良堆肥,以提供作物所需肥料,並使資源能再生利用。
在環境生態的維護方面,將以水質優養化為例,說明肥料施用過量的後果,以及合理施用肥料的方法;土壤中的生物種類非常多樣,也各有其功能,農藥的使用會降低土壤中生物的多樣性,除了導致作物易遭受病蟲害外,也減少了未來可利用的生物資源;土壤中的有機物是重要的碳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不僅可以提供土壤中生物活動的能源,也可以降低大氣中CO2濃度,採用適當的水分管理措施或合理化施肥,則可以減少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排放,減輕全球暖化的速度。
在藝術創作方面,將利用砂畫、土壤繪畫、雕塑、創意食品、和陶瓷藝品等方式,讓觀眾瞭解利用不同顏色、質地、礦物的土壤,進行各種藝術創作的成果。許多工具和藝術品也都需要先用砂土翻磨鑄造粗胚。

(3)土壤與「生存」的關聯
將從導致土壤品質退化的原因、土壤改良技術和保護土壤的行動三方面,讓觀眾瞭解除了污染和沖蝕兩種已經為人所熟知的因素外,還有哪些行為會導致土壤品質的退化,改良土壤品質的技術,以及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以保護珍貴的土壤。在土壤品質退化方面,將以實際案例說明不當的耕犁操作方法與時機,將會導致土壤被壓實、加速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以及造成土壤的風蝕和水蝕;不當的肥料和水分管理,容易導致土壤的酸化或鹽化,工廠未經處理的廢水,以及都市/禽畜糞廢棄物,若直接倒入土壤中,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累積,使得土壤被污染;也將教導觀眾如何自行檢查土壤的健康狀況,使能由累積的健康檢查紀錄中,瞭解土壤品質的變化趨勢。
在土壤改良技術方面,將利用改良強酸性土壤、鹽鹼性土壤、被壓實土壤、以及內部排水不良土壤的實際案例,說明以往相關研究及推廣成果。
在保護土壤的行動方案方面,將說明我國目前還沒有整體的國土規劃,因此對於要保留多少面積農地、分佈於哪些地區、以及如何提供適當的誘因讓被規劃為農地的地主樂意接受,都還沒有定論,冀望能形成社會共識,促使行政官員和立法委員能訂定合宜的農地政策與相關法律;也將說明由於灌排系統不分,偷排的工廠廢水很容易就導致農地遭受污染,而被污染農地的整治工程卻需要很大的經費和很長的時間,且不一定能再恢復土壤原有的功能,冀望能喚起國民的道德和環保意識,減少偷排的工廠廢水。最後以虛擬案例說明,萬一地球上的土壤消失了,植物因缺乏水分和養分的穩定供應而無法存活,人類和動物則因無法獲得食物,也將無法繼續存在於地球上,因此「沒有土壤就沒有生命」。

臺灣第一部完整紀錄土壤的科普影片【土壤的身世】誕生!

        你對於土壤的瞭解有多少?一般人或許在吃到新鮮美味的蔬果時,會好奇它們採摘自哪個地區?或者對吃到重金屬污染的稻米避之唯恐不及時,會想知道受污染的稻米到底來自於哪個農地?又或者只有在房屋因為土壤液化而不幸倒塌事件爆發時,才會想深入瞭解土壤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否則就是為了房屋建地或買賣時,不得不關注土地利用方面的知識。其實土壤是人類的一個沉默盟友,和空氣與水一樣,無論在糧食生產、環境生態和健康生活中,都緊密關聯。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Agency, FAO)估計,到了西元2050年時,全球人口數將達到90億人,較目前再增加20億人,而未來40年內全球糧食生產需要較目前再增產70%,方能滿足人類對糧食的需求。但是,當今全球約有1/3農地的土壤品質已逐漸劣化,以致於未來如何滿足全球人類的糧食需求,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單就我們臺灣小小的面積,能利用的土地就有一半以上面臨著有機質含量低,強酸性、淺土層、高鹽分等多種土壤生產力障礙的威脅。土壤是一種極不容易再生的寶貴資源,如何維持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以及有效利用土壤資源,早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2014年底,中華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申雍教授)為推動國際土壤年活動,擬製作認識土壤系列影片,找到了2014年剛拿下金鐘獎最佳科學節目獎的得主東臺傳播公司製作人袁瑗談產學合作(東臺公司於2017年再度拿下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經多次交換構想,20155月在中華土壤肥料學會理監事會通過與東臺傳播公司合作案後,隨即共同向科技部申請補助,【土壤的身世】系列科普影片應運而生,製作歷時近三年,即將在今年414日週六上午8:00民視新聞台試播前4集。

        【土壤的身世】系列影片分別針對土壤的基礎知識、土壤與「生活」的關聯、土壤與「生存」的關聯等,總共製作8集,將以半小時1集的規格在電視頻道上播放。 土壤是本片主角,用第一人稱手法做為主軸串連,詮釋臺灣土壤獨特的個性、脾氣、習慣和美貌,看她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與保育工作者及科學家們親密對話,以期能達到捍衛物種生命、保護環境的潛移默化效果。期待本片能讓更多人 真心感謝台灣土地的賜予,對土壤、生物、生態友善。歡迎各界按時收看!